液壓盤式制動器在公路車輛上使用盤式制動器的趨勢已經從前幾年的爭議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時尚。更強的制動力,更穩定的輪對固定方式,技術進步降低了套件的重量,使得盤式剎車公路車大量普及。而且一些大廠品牌在推出新車型時,已經徹底取消了環剎式。有許多方法可以安裝和驅動盤式制動器。下面就來科普一下,讓更多車友有個清醒的認識。以后升級或者選擇他們的戰車都有資料可以參考。
盤式制動器按驅動方式可區分,可分為:液壓驅動、拉線驅動、拉線液壓驅動。
1。液壓驅動裝置
其原理是以油為介質,制動手柄中的活塞壓縮油,壓力通過油傳遞給夾鉗,摩擦圓盤,起到制動的作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油碟”;一般來說,液壓盤式制動器的油管不受彎曲的干擾,即使油管折疊成復雜的角度,仍能提供出色的制動力。因此,目前國內全路線的道路車輛大多選用液壓盤式制動器。另一方面,由于使用油性物體傳動時,密封性能是首先要保證的,所以液壓盤式制動器在傳動過程中的力損失較小,直接發力,輕輕擠壓就能提供很強的制動力,這也是液壓盤式制動器最大的優點之一。同時,由于其系統封閉,油管內部無灰塵侵入,維護周期長。
相對于液壓盤式制動器的優點,液壓盤式制動器的全面普及說明其缺點在日常使用中幾乎可以忽略。最重要的缺點是,一方面重量上優勢不大,另一方面安裝更換麻煩,尤其是內部接線框的應用,需要拆卸加油,大大增加了工作時間。
2。拉線驅動裝置
又稱為“線盤”,依靠制動線的拉力來移動卡鉗內的剎車片來摩擦圓盤,產生制動效果。鋼絲盤在重量和可維護性上有很大優勢,同檔次的價格通常比油盤低,這也是低端盤式制動器選擇鋼絲盤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當線盤從夾鉗模型升級時,不需要替換手動改變。但是因為需要剎車線,所以線管的布線不能大幅度彎曲,F在全隱藏接線方式成為高級選擇的時候,中高端機型的選擇中幾乎看不到線盤;同時,索盤的制動力小于油盤,使得很多司機在下坡時信心不足。而且來盤比油盤更難調整,摩擦盤的概率大大增加。
3。用于拉線和轉彎的液壓驅動裝置
該產品是為了彌補變速箱套件廠商開發液壓手動制動的延遲而在前期開發的。也是很多想升級碟剎但又不想替代手動剎車,或者想中和液壓碟剎繁瑣的安裝方式和沉重的重量的人的平衡產品。
其基本原理可分為拉線氣缸,將氣缸連接到線夾或剎車線上就可以直接拉動。前者曾用于巨型車型上,目前已被淘汰。后者是目前線轉油盤式制動器的主流模式,制動力接近液壓驅動,重量和價格相對較低,維護方便。缺點是仍然不能適應整個內部布線設計,需要考慮布線。
4。面制動器
呃,不好意思,我走錯片場了。
按安裝方式可分為:平夾和直夾。關于碟剎的夾鉗,早期的碟剎車架沿用了山地車的直接安裝標準,不需要轉換座就可以直接安裝在車架上。然后禧瑪諾推出了平裝夾標準,這個標準已經被大部分畫框廠商和套件廠商采用。
平裝夾
與平裝相比,平裝更小、更輕、更美觀,在公路車輛對重量敏感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平夾的接口更加緊湊,有利于與前叉的融合。最大的區別是螺絲是從下面直接擰入夾具,從框架上固定。除擰緊方式外,夾具的其他結構如油管、活塞結構等與直夾具相同。
直線箝位器
早期的夾子用的是山地車的設計。兩個固定螺絲從上方穿過夾子,將其固定在車架或前叉上。由于光盤尺寸的差異,通常需要較大的適配器座,這只會增加重量,降低外觀美感。由于公路車上的碟盤直徑選擇余地小,這種可以大范圍調整的設計重要性降低,逐漸被平裝取代。
請問騎自行車跑長途,碟剎好還是油剎好?長途騎行最好用液壓碟剎。
目前自行車剎車一般分為V型剎車和盤式剎車,而盤式剎車又分為斜拉盤式剎車和液壓盤式剎車。兩種剎車各有利弊。
首先說一下V剎。這是一種傳統的制動方式。其優點是重量輕,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便于遠距離使用和維護。缺點是雨天剎車車上有泥水時剎車效果不好。長時間騎行下大坡時,剎車片容易因摩擦而燒焦,輪圈有發熱現象,使制動效果變差。
二、碟剎的優缺點。
目前盤式剎車技術成熟,質量有保障,維修方便,完全可以滿足長途騎行的要求。拉線式盤式制動器由于拉線的彈性長度會影響制動效果。液壓盤式制動器對密封性有嚴格的要求。盤式制動器的制動盤不能沾油,也不能因碰撞而變形。
綜合兩種剎車的優缺點來看,盤式剎車的剎車效果比V型剎車好,長途騎行使用液壓盤式剎車更安全方便。 |